首页 | 典型经验 | 平安校园 | 陕西科技大学:那群可爱的人为你护航回家的路

陕西科技大学:那群可爱的人为你护航回家的路

来源:陕西科技大学 作者:朱亮 蓝璟 发布时间:2022-01-20 11:06:35

同学,当你已经坐上回家的列车,当你已经站在家乡熟悉的街道,当你已经和许久未见的亲人坐到一起促膝长谈,当你已经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香喷喷的饭菜,你可曾想到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你的回家路是怎么成行的?这背后有无数人默默的付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直在你们身边的那群可爱的人——陕科大学工人,是如何为你护航回家之路的。

你想家的心思,有人懂

随着春节的临近,西安疫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辅导员张诚明显的感觉到大家浓浓的思乡之情,他意识到该为同学们离校做点啥了,他带领奇点网络工作室成员再次出征,连续奋战36小时,终于在1月17日上线了本科生留离校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意向统计、数据审核、离校确认、到家确认,涵盖学生离校的全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离校信息报送统计效率,认真掌握每名学生“回家的心思”。

图1-2022年返乡动态数据

2022年返乡动态数据

因为疫情,离校工作变成了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同学们离校信息的一个细小改动,都会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叮叮!凌晨1点,食品学院辅导员谢果收到一条信息“老师,我家乡防疫政策突然变了,回不了家了!”,谢果一边回信息安慰同学“明天再把信息靠实一下,疫情都好转了应该能回去的,别担心。”,一边立即在系统中修改了该名同学的离校数据,在系统的另一边,负责学生信息摸排的学生管理组和负责学生接送站的运送保障组的老师也都看到了这条信息,对第二天的接送数据和方案及时作出调整。

图2-食品学院辅导员谢果的微信朋友圈

食品学院辅导员谢果的微信朋友圈

你需要的证明,有人开

为了确保每位同学“离校-途中-返乡-确认”的闭环管理,今年同学们离校比往常多了好几种证明,比如,对于返乡必须的核酸检测证明,在派驻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学校经过多方协调在校医院开通了24小时核酸检测通道,确保每一位回家的同学都能根据需要随时做检测。当然,这其中最难的还是《离市证明》,这个证明由辖区街道办开具,学校所在街道办有3所高校5万多名大学生需要在两天之内办理完,事发突然又没有电子印章,所有的印章只能手动加盖,这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学工部田雨杰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教师张钦峰,学工部郭道冉、段引香,研究生院刘珍珍,经管学院邓鲲鹏、罗列,材料学院何选萌等7位老师共同负责此项工作,为了确保同学们及时拿到证明,从1月16日晚开始,张钦峰老师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田雨杰老师一晚上7次往返街道办。期间,他们10余次沟通协调相关部门,不断优化工作流程,最终区教育局与街道办同意我校以制式函联形式发放《离市证明》,至此,学生从信息提交到证明到手仅需1小时。

在终端,辅导员老师们也是24小时在线,“真的没想到,吕老师能在凌晨4点给我送来离市证明,我又能回家了,真是太高兴了!”轻工学院彭浩铭同学激动地说,原来因为迟迟得不到属地疫情防控政策的确切消息,他的离校信息提交得晚了,他觉得第二天回家肯定没戏了,但在凌晨4点,辅导员吕霞将离市证明送到了他手中,吕霞说:“临近春节,同学们都迫切地想要和家人团聚,作为辅导员就是尽力满足同学们的愿望。”

图3-离校学生的朋友圈

离校学生的朋友圈

你回家的线,有人牵

“老师,我们县的车明天会来接我吗?”“老师,我明天7点的火车,学校会几点安排车送我呢?”“老师,我们新疆离得远,学校能为我们联系机场包机回家吗?”类似这样的问题,辅导员王一涵每天要被问到不下100次,她能做的就是及时告知同学们她所掌握的信息,当好“信息统计员”,一遍一遍的核准信息、及时审核上报,当好“情绪疏导员”,对出现情绪波动的同学及时安抚疏导。在系统的另一端,根据学校党委工作安排,党委组织部牵头成立的十个工作专班也在加班加点对接省内11个地市和107个县区,在各专班组长(机关部门正处级干部)的统一调度下,大家迅速行动,主动对接各市区(县)统筹安排返乡包车,从1月16日下午4点专班成立,到1月19日上午12点,精准送出24个县区1346名,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专班老师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每天的通话记录都在200条以上,学工部姬海锋、王兴东、杨彦波等老师,负责及时将专班发来的乘车信息发给学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高效的对接、沟通、协调、发布,这才有了大家所看到的每天来自全省各区县的大巴车,源源不断的来到学校,精准的接上每一名同学。学工部田少宁与藏晓辉、张芸、曲江月等3位专班成员,按照同学们离校的时段和人流量,安排送站车辆、协调运力,上万人不同目的地的出行,既要不能让“车等人”,也不能让“人等车”,还得符合防疫要求,同学们出行的信息又随着目的地政策的变化随时在变,调度工作起来谈何容易,为此专班成员们每天从早到晚电话响个不停,通宵达旦更是家常便饭。

图4-省内区县专车来接学生

省内区县专车来接学生

“终于回家了!这次这么快能够回家还真得感谢学校,感谢小迪老师!”,1月18日22:30,随着飞机缓缓地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新疆籍学生、经济管理学院工管18级凯迪娅感叹道。早在1月16日,新疆籍辅导员迪丽巴尔就陆续接到新疆籍同学买不到回家机票的反映,怎么样能让同学们回家呢?这成了小迪老师的头等大事,于是她开始忙碌起来,她先后联系了3家航空公司,“不去新疆”“无法包机”等问题,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被一一化解,最终她联系到五所高校共同拼机返新。目前,首批81名新疆籍学生已经安全返新,她正在主导联合其他高校新疆籍学生与我校剩余的新疆籍学生共同拼机回家。据了解,学校针对黑龙江、海南等离家较远同学的“回家难”问题,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加强与其他高校、机场、航空公司的对接,争取通过包机、拼机等方式早日圆了同学们回家过年的梦想。

图5-我校组织包机送新疆籍同学回家

我校组织包机送新疆籍同学回家

你回家的路上,有人送

“同学,请保持安全距离……同学,我来帮你搬行李吧……”这是在校门口执勤的志愿者李书阳每天说得最多的两句话,“虽然我现在还不能回家,但看到同学们一个个开心的回家,我心里也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义。”据了解,自离校工作启动以来,已有累计510名志愿者参与了车辆消杀、秩序维持、核酸检测服务等工作,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739小时。其实,在校门口除了这些“红马甲”志愿者之外,还有很多“便衣志愿者”——由学校学生离校专班成员、学工系统机关班子成员和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组成的转运现场值班人员,他们每天从凌晨4点多一直坚持到夜里11点,确保每一位离校学生“出得了校门、坐得上车”。

图6-志愿者和老师引导同学们有序上车

志愿者和老师引导同学们有序上车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故事,你的感觉如何呢?有没有些许的触动呢?其实,这样的故事在你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张钦峰老师和经管学院王一涵老师,夫妻二人都一心扑在学生离校工作的一线,两个孩子靠老人带,可老人不幸扭伤了腰,他们也无暇照顾。团委赵闯老师扔下还在哺乳期的爱人和孩子,坚持在工作一线,每次他都是趁换班的时间匆匆给家里送个饭,又急忙赶回来工作。还有一些老师即使生病了,但为了工作依然坚持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图7-经管学院辅导员王一涵的工作日志

经管学院辅导员王一涵的工作日志

同学们,工作在一线的学工干部、辅导员,他们抛下家庭、亲人、年幼的孩子,住到学生公寓、吃在学生食堂,已经一月有余,临近年关他们也想家,也想和亲人团聚,当他们在给你们联系专车、拼机的时候,那里也有他们的家乡,可是他们不能回家!他们凭着一股劲、一种信念在坚持着,很多人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们也是儿子、女儿、丈夫、妻子、爸爸、妈妈,他们也是亲人眼中的“宝”,他们并不是什么超人。

图8-我校学子在《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下对离校工作的评价

我校学子在《中国青年报》有关报道下对离校工作的评价

同学们,当你们正在享受着因为他们的辛勤工作带来的便利时候,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们意识到这一点,你们才能更深刻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一群可爱的人!最后,我想以一位学工干部的日志结束今天的故事。“仔们!今天是连续第3天凌晨4点还在为你们离校工作,这其中有辛苦、有心酸,也有幸福,我不期望你们对我如何感恩戴德,因为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想让你们知道——真的没有什么岁月静好,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每一件看似简单的工作背后,都有无数人为之辛勤奋斗和默默付出。希望你们不要做冷漠的旁观者和“巨婴”,有朝一日,待你们羽翼丰满,也能把这份责任担起来,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张潇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随着春节的临近,西安疫情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在与学生的交谈中辅导员张诚明显的感觉到大家浓浓的思乡之情,他意识到该为同学们离校做点啥了,他带领奇点网络工作室成员再次出征,连续奋战36小时......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