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创新"三三四”资助育人模式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江西师范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坚持应助尽助原则,不断完善资助育人体制机制,创新资助工作方式方法,形成了“3+3+4”资助工作体系,构建起“解困—育人—成才”的正循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铺就坚实的成长之路,助力学生顺利求学、全面发展。
坚持“三个精准”,靶向定位精准资助。坚持精准管理、精准认定、精准施策的工作理念,推进资助与育人深度融合,努力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健全资助工作责任制,成立学生奖励资助与表彰工作领导小组,设立资助管理中心,明确资助管理责任人,二级学院遴选资助专干,指导各班级开展奖助学工作。制定出台《江西师范大学学生奖励资助与表彰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资助程序、信息管理及队伍建设等,实行专款专户、专款专用,资助资金100%用于困难学生资助。构建“三级认定、四方联动”的精准识别机制,综合运用大数据比对、班级民主评议、入户走访等方式,为全校学生精准描绘经济困难程度“画像”,为每一位困难学生量身定制“一生一策”动态档案,做到资助经费不错发一笔、不漏发一个,确保资助资源能够有的放矢、精准抵达。
实施“三大工程”,铸魂育人赋能成长。学校围绕“阳光•励志•感恩”三大工程,深度挖掘资助育人内涵,全方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阳光”工程,打造发展型资助体系。学校精心选拔组建“阳光”成长训练营导师团队、资助宣传大使团队和学生资助服务团队“三支队伍”,为学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与服务。依托“阳光”成长训练营,开设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备考冲刺课程、考公备考专题课程、保研经验分享会、创新创业大赛经验分享会等多元化课程,精准对接困难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他们注入成长的动力,推动“解困—育人—成才”的良性循环不断深化。实施“励志”工程,激发学生奋斗豪情。学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元宣传渠道,广泛展播各类奖学金获得者先进事迹,精心制作宣传画册、寄送贺信,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与获得感。同时,积极开展“青春榜样”宣讲、人物访谈、“我与勤工助学的故事”征文、“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颁奖典礼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树立身边榜样,发挥模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学生以榜样为标杆,奋发进取、自立自强。实施“感恩”工程,培育学生感恩之心。学校选拔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担任“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深入学生家庭、中学,广泛宣传国家、江西省和学校的奖助学政策,生动讲述资助故事,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作品征集活动,邀请优秀学生分享学习经验,引导获奖助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让感恩意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四项行动”,温情相伴润物无声。江西师范大学以“四暖”行动为抓手,将人文关怀融入资助工作,让资助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做到让学生可感、可知、可触。开展“暖新”行动,开启新生逐梦之旅。在新生入学的关键节点,学校精心筹备一系列资助项目,为困难新生开启绿色通道。从学杂费的缓缴,到短期生活补贴的发放;从军训服装、爱心礼包的贴心赠送,到校园网、校园共享电动车骑行卡的暖心配备,每一项举措都饱含着学校对新生的关怀,助力他们顺利融入大学校园,踏上逐梦新征程。开展“暖胃”行动,佳节传递家的温情。中秋佳节,学校为全体在校学生送上定制月饼,让学生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与牵挂;春节期间,为留校学生精心准备春节礼品,一场场温馨的活动,让留校学生在校园中也能共享节日的欢乐氛围,体会到“家”的温馨。开展“暖冬”行动,寒冬守护学子温暖。学校特别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保暖需求。针对新增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创新推出“线上申请选衣、线下分批试穿、集中配送发放”的模式,为学生送上冲锋衣、运动鞋、围巾、毛毯等防寒物资,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寒冬中感受到融融暖意。开展“暖心”行动,灾害面前与学生同行。当台风、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来袭,学校迅速启动应急资助绿色通道。通过主动沟通、大数据精准筛查、24 小时资助服务热线等多种方式,全面掌握受灾学生情况,简化审批流程,特事特办,及时为受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传递学校的关爱与支持,与学生携手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