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以“四个坚持”奏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东北财经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绚烂青春华章。
一、坚持融入课堂,筑牢爱国主义教育之“基”
一是守正创新讲好思政课。学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组织思政课教师积极探索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荣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校教师参与该教材编写统稿工作获中宣部理论局表扬。不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青年学生戴上VR眼镜重走长征路,AI数字人化身讲解员宣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出品“人生的力量”系列情景思政课,让学生在编剧创作、角色演绎、现场互动中激发爱国热情,以数字技术赋能打造思政“金课”,有效引导学生感悟思想伟力、激发奋进力量。
二是润物无声做好课程思政。为发挥好每一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学校构建爱国主义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相统一的育人机制,依托“五性螺旋推进”教学模式将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中国税收》等课程,通过“一理三实”应用型教学体系将红色商科文化融入工商管理专业课,同时打造《金融史》《红色文化与创新创业》《贤能政治与中国式现代化》《共和国的红色财经战士》等系列课程,统筹协调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专业课堂融盐入水、落地生根。学校《审计学概论》荣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践行“课程思政”的本科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构建》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精品项目。
三是学思践悟用好“大思政课”。学校锚定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立体衔接、有效贯通,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学校辽宁乡村行实践活动将“数字下乡、乡村上市”的乡村振兴模式推广至大连市周边农业城镇,“足实”项目团队深入调研大连本地企业形成了60余万字高质量的成果报告,“莓”问题社会实践团队结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为丹东草莓打造新的销售模式……2024年,800余名师生党员走访省内100多个地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形成社会实践报告570余份,在体悟宏大的时代、鲜活的实践、生动的现实中升华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
二、坚持文化浸润,夯实爱国主义教育之“本”
一是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育中华儿女爱国情怀的文化沃土,更是新时代青年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厚底气和不竭源泉。学校坚持“两个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广大青年爱国情怀,先后打造了“文化艺术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引导学生在与京剧大师、非遗传人的对话中,在书法、扎染、簪花的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学校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吟诵”为主体创作展演剧目《赤壁赋》获评辽宁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
二是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学校充分利用国庆节等重大时间节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前夕,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五个一”系列活动,近1.3万名师生参与网络知识竞赛;创排《财经报国 人才强国 为国而生 与国同行》等14个文艺作品;开展323场“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主题研讨;举办主题展览用200余张图片、2万余字全方位呈现新中国伟大成就……各项活动精彩纷呈、气氛热烈、深入人心,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广大师生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坚定决心。
三是与巩固和创新国防教育相结合。增强国防观念、厚植家国情怀,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学校充分发挥“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和“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作用,以军事理论课为重要载体,采取开学典礼、入学教育、专题报告、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国防意识,激发爱国热情。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留英硕士毅然回国参军成为精武标兵、被央视媒体广泛报道的王川阳,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引领、在西藏岗巴“高原戍边模范营”卫国戍边的肉孜麦提·吐尔逊等一批参军报国的优秀学子。
三、坚持拓展资源,凝聚爱国主义教育之“力”
一是充分吸收辽宁红色“六地”资源滋养。学校扎根辽宁,充分发挥辽宁红色“六地”教育人、熏陶人、激励人的重要作用,与抗美援朝纪念馆签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建设协议,组织青年学生前往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雷锋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等红色展馆实践研学,创作微电影《追寻•雷锋》,举办“讲好辽宁‘六地’文化 赓续红色文脉”系列展览,教育引导学生从“青年听”“青年看”到“青年行”“青年信”,在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火热实践中奉献青春、挺膺担当。
二是努力丰富学校红色资源供给。爱党报国,始终是东财精神的核心,学校以校史馆馆藏档案资料为基础,考证和完善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之父”、首任校长饶斌和“中国人民银行创始人”之一何松亭等东财先辈的爱国事迹,建成“东北财经大学红色财经文化展馆”,持续丰富学校作为辽宁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示范高校内涵,发挥校史馆、中国史图墙、红色文化财经展馆等阵地作用,为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鲜活素材和生动场景。
三是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助力。学校是“辽宁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单位”发起单位之一,与兄弟高校致力于一体推进辽宁高校爱国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交流互鉴、传承创新、品牌培育、融通育人,打造辽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图谱和红色文化育人高地。同时,深化校企政协同创新,共建红色乡村文旅实践基地、非遗文化体验馆等实践教育场景,邀请罗海曦、曲建武、朱先波等革命后代、时代楷模、大国工匠到校举办讲座,汇聚校地协同育人合力。
四、坚持宣传阐释,营造爱国主义教育之“势”
一是加强宣传阐释。学校组建“博济”宣讲团、“青年说”红色宣讲团等各级各类宣讲团,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历史自信。13个学生志愿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志愿宣讲团,“博济”理论宣讲团获评辽宁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学校举办的“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活动达70余场,受众达1.5万余人次。
二是深化理论研究。学校充分发挥“东北财经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红色财经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作用,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论研究阐释,并不断反哺育人实践。党的二十大以来,学校师生累计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15篇,《华北三皇姑信仰及其非遗文化研究》中标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辩证领导行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理论与实践》等4项课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出《陈云经济实践与思想研究》等系列图书,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贡献东财智慧、作出东财贡献。
三是营造舆论氛围。学校把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微博等作为舆论宣传的第一落点,作为学校权威发布的重要平台,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在官方新媒体设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榜样力量”等专题,广泛宣传“中国金融学科主要奠基人之一”林继肯教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博士生吴晓等先进事迹,利用学校全媒体传播矩阵积极宣传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高质量发展成果,以“东财之为”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