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科技学院:创新科技数智赋能 凸显思政教育效果
在“时光隧道”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在电子感应橱窗感悟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涵,在360环幕厅体验红军长征路,在互动答题中检验学习效果……郑州科技学院建成的思政教育体验教学基地将科技数智赋能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用体验教学的形式助推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构建特色课堂模式,助推思政教育创新开展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不断深化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按照“一厅一品牌、一区一特色”的建设理念,筹资千万元建成了占地1000平方米,集教学、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河南首家高校思政教育体验教学基地。2022年7月,河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为基地授牌。基地建有殷切期望、红色基因、理论素养、理想信念、时代新人五个展厅。展厅的建设与当前高校开设的思政课主干课程紧密衔接,构建了“主题融入课堂、思想引领课堂、红色点亮课堂、热情激活课堂”的特色课堂模式。课堂采用情景演示、项目化学习等教育形式,根据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选取延伸书本知识的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内容元素,精心设计具备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和互动性的思政教育体验教学主题。
在基地的“时光隧道”,师生可以清晰了解到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1978年改革开放,再到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脉络;电子感应橱窗以图文、视频并茂的形式,让师生系统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内涵、精神实质及历史地位的内容;此外,基地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通过轮滑屏和信息瀑布流技术进行直观展示,让师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在沉浸式教学的360环幕厅,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等事件变成一个个可观可感的动人视频,让师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在飞屏、电子翻书等板块,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模范、先进人物等通过一连多屏的方式生动再现,让师生了解学习先进典型,培养看齐意识。
学校致力于把基地打造成为办好思政课这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实践体验教学基地,有效推动高校其他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汇聚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合力。
二、拓展表达呈现形式,引导师生成为教育主体
基地注重探究性学习,更加突出师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师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成为体验教学的主体。基地进行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红色文物数字化交互展示,以数字技术体验实现在场感,用生动鲜活的视觉体验引领学生感受历史的具体性、生动性,唤起学生的红色记忆,拉近与红色文化的情感联结。基地充分利用声光电技术给学生带来视觉听觉的感官冲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地展出内容不受限制,不同主题展示内容可以无障碍切换。以技术赋能和青春表达为手段,综合运用橱窗+透明屏、高清拼接触摸屏、动态高清LED、情境式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复原历史场景,营造沉浸式效果,通过情景转换的形式,使教学内容有机串联,让历史动起来,让理论活起来,让课堂炫起来,把融媒体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转化为思政教育的渗透力、影响力。在基地,教师的工作重心变成了引领学生用鲜活的素材自我接纳、自我衍化、自我体验而形成认知,角色实现从课堂讲授到现场督导的转变,成为对学生情感引导和知识迁移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被动接纳到主动验证的转变,学生手触眼观等多维刺激触发情感上主动关注历史发展和坚守正确的价值追求,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亲近感、体验感、获得感。
三、融合校内校外素材,创作思政教育增量资源
基地坚持教育资源优化共享,融合多种媒介、平台和载体,学校站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整合“存量”资源,将线上线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校内校外红色基地和教育场馆等资源一并盘活,使得这些资源达到最佳育人效果。此外,积极创造“增量”优势资源,开展红色、文博、科普等主题多样的校外体验活动。学校将周边红色资源“搬进”基地课堂,打造了以中原英烈纪念馆、二七罢工纪念塔等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教育专题;以河南博物院、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教育专题;以河南自然博物馆——郑州科技馆等为代表的科普教育专题,在基地进行相关专题体验的基础上,利用郑州周边资源,开展主题多样的实践活动。
海量的辅助教学信息通过科技手段化作优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自助型体验中储能育智,有效突破了体验资源的单一性和有限性,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极大拓宽了师生的眼界和学习思路。思政课教师通过教学观摩和课后总结,建成了思政教育体验教学的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示范课程资源库,实现对体验教学实践资源的共享和学习借鉴。此外,马克思主义学院还建立了思政课体验教学教师集体备课机制、教学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有效促进了优质资源的融合共享。
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彰显
学校集合资源、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基地的最大潜力、最优价值和最大效用。基地自建成运行以来,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教学效果提升显著、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基地受教学生达到3万余人,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丰富大中小学师生的寒暑期文化生活,师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良好,较大程度解决了传统课堂抬头率不高的问题,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示范带动效应显著。教育部思政司、河南省教育厅领导亲临基地指导,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300余家单位来校参观学习。河南开放大学、河南经贸职业学院等20余家兄弟院校和社会机构学习基地的建设经验后,尝试建设类似的中心或展馆;三是社会服务成效显著。省教育厅、省工会、省税务系统、中国建设银行河南分行、西藏自治区民办教育党建工作培训示范班、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商学院等多家单位来学校开展思政教育、主题党日、科普实践等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工作部依托学校基地征召和培训士兵人才,探索“军校”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截至目前,基地先后荣获“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河南省高校思政教育体验教学基地”“河南省数字化转型典型应用示范场景”“河南省教科文卫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郑州市人大代表联络站”“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体验教学作为郑州科技学院思政教育的探索举措,其教学理念、体验设计、课程实践、资源集聚、激励环节,有机构成了思政教育改革的闭环系统。基地充分借助高科技、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历史、走向实践,打通思政理论与学生情感的连接通道。学校将最大限度提高基地的使用率和效能,按照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将思政教育、社会实践、科普活动融为一体,“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及时归纳整合思政教育工作的前沿理论、相关视频、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努力把基地建成思政教育体验教学的学习资源平台、思政教育工作的文化滋养平台和思政教育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实践体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