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海南大学:扎根海南自贸港沃土,“书院制改革”构建“三维体系”...

海南大学:扎根海南自贸港沃土,“书院制改革”构建“三维体系”,打造实践育人新模式

来源:海南大学 发布时间:2024-09-12 15:56:2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自2022年3月以来,依托学校采取“一步到位、全员书院”的创新做法推进书院制改革,构建“五维体系”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实践育人新模式,为探索个性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迈出坚实步伐,奋力助推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双一流”大学建设。


一、坚持党建引领,答好实践育人“深字卷”

发挥党建龙头作用,构建全覆盖学生实践育人管理体系。学校聚焦政策制度、组织领导、经费保障、平台构建等4个方面,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社会实践工作体系,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各环节力量形成合力效应。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协同各书院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或工作研讨,讨论重点开展项目,研究解决社会实践等实践育人工作推进中的重要事项和难题。拨付专项经费,支持培育建设校级以上实践育人委托课题、精品项目和辅导员工作室等。

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构建一支高素质、多领域、广覆盖的青年实践队伍。组建“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团”“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实践团”“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团”“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实践团”“学习贯彻习近平外交思想实践团”“青梨”宣讲团,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就观察、科普实践、红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社会调研,形成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调研成果,发出青年之声,贡献青春力量。“情系山海,筑梦星火”宣讲团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以讲促学、以学促干,不断推动井冈山精神在琼州大地落地生根,以青春之我践行“强国复兴有我”的铮铮誓言。“青梨”宣讲团加入华南地区高校青年宣讲联盟。“青梨·星火”宣讲团开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外交思想、海大精神等为主题的理论宣讲33场,覆盖师生3000余人次,相关活动先后获全国易班中心头条、新华社海南频道等权威媒体报道。“青梨·卫蓝”国防教育宣讲团成员全部由退役大学生组成,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引,已围绕《勇敢的选择 崭新的开始》、《绿军装迷彩梦》、《生而逢盛世 青春当有为》等主题开展宣讲十余场,覆盖师生千余人次,在校营造了浓厚的参军报国氛围,激发了大学生报名参军入伍热情,相关事迹获省军区充分肯定。

发挥宣传传播作用,全方位为实践育人发声。学校把立体化的媒体宣传作为评价社会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坚持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协同发力,加大“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新浪微博”构建新媒体矩阵,实施“实践育人”传播计划,推出“国际青年说”项目被省委宣传部首位推荐参与中宣部“Z世代”外宣项目评选,与央视总台国际在线频道等媒体联合打造《国际青年说-“骑楼老街”》《“筑梦青年说”之“我与航天共成长”》等短视频作品得到了央视总台国际在线频道、中青报APP、学习强国等媒体首播,其中《我与航天共成长》获得中宣部2023年度“优秀理论宣讲微视频”(全省唯一一项)。累计在省级以上媒体发表新闻1100余篇,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和示范效应。


二、立足专业特色,答好实践育人“行字卷”

理念创新,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和人才资源优势,结合学校“三大改革”创新,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阵地,统筹校内校外资源优势,积极转变理念,将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构建通识课程+主题实践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培养体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显性知识传授与隐性知识培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能力的外化。乘风书院组织建设的《社会实践》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23年获批教育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项目,开展 “寻访重要足迹 建自贸港新功”毕业生党员实践暨港澳台学生国情教育活动,带领优秀毕业生党员及港澳台学生代表先后到海口、琼海、三亚等地,深入农村、博物馆、码头、稻田开展实践教育,增强港澳台学生的爱国情怀。2024年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感知中国”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3项,中和书院组织国际学生体验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就、热带高效农业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强化专业技能学习反哺基层教育实践,促进中外文化交融碰撞。

机制创新,构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新模式。海南大学积极寻求与政府、企业、社区等多元主体的合作,与海口国家高新区、三亚中央商务区、崖州湾科技城等企业产业园区签订校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与海南保亭县、东方市、陵水县等地搭建校园招聘和实习实践平台,成立生物医药工程、信创和新能源汽车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见习基地264个,积极开展就业实践培训,年参与实习见习学生7000余人,共同构建“校地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新模式。持续通过“百千万”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打造校地互培共育第二课堂,在海南省各市县建设100个实践基地,组织1000支实践团队和10000名大学生进社区、进乡镇,发挥当地政府组织优势,共同搭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着力解决地方基层社会治理缺人手、少专业,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缺场景的问题。探索建立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地结对机制,以“社区结对共建—需求对接—精准服务—能力提升”为基本路径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海南自贸港的热土上、在实践的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推动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2023年,学校被团中央评为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连续八年),“感知中国,自贸港的新老闯海人”社会实践团、“天山新途”石榴籽民族实践团荣获“优秀实践团队”,“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调研社会实践项目获“优秀品牌项目”。

内容创新,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一是突出生涯规划指导。以全员实体书院制建设为抓手,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辅导员工作室、服务站为依托,构建相匹配的“本-硕-博”全过程、个性化咨询生涯发展指导服务体系。常态化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坚持以赛促学,促行动。坚持服务地方,推行“青政见习”计划,选派团学骨干、“青马工程”学员等学生骨干到海南乡镇、社区、团组织担任挂、兼职团委副书记、团员干事,强化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的意识能力,树立正确的实践导向、社会认知及就业观念。为海南省培育选送一批批品学兼优能力出众的“选调生”等优秀基层工作者。二是突出专创融合。持续推动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坚持知、导、训、赛、扶、展六个多样性工作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客马拉松为赛事平台,充分融合科技普及和科技宣传工作,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海南自贸港人才。在2023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挑)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小挑),均首次捧得全国“优胜杯”,获得“大挑”大赛主赛道一等奖和黑科技专项赛特等奖(实现零突破),“大挑”“小挑”荣获国家级奖项17项(历年最多),18名师生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奖励,2名学生荣获国赛铜奖。三是推出精品校园实践活动。比如天工书院聚焦杰出女性培育目标,打造“她”系列个性化育人品牌;海德书院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抓手,建立经典研读班、举办传统文化体验坊、开设“工笔花鸟”课程等,涵养学生文化自信。


三、服务自贸港建设,答好实践育人“当字卷”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海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发展需求展开。围绕自贸港发展和制度创新、生态文明、文化旅游、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海洋科技、全健康、信息技术等七大协同创新中心学科领域开展社会实践,助推学校“三大改革”,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活动,进行珊瑚修复,在海口、文昌、三亚等地开展海洋监测和珊瑚修复工作,每年覆盖珊瑚礁、海草床等志愿时长约8900小时。助力“六水共治”,发动1876名志愿者开展水质检测志愿服务活动,总计志愿时长5628小时。深入数十个基层乡镇,向农民开具并广泛分享“植物医院”处方45份,连续两年在海南省遭受冷害期间深入田间开展农作物防寒防病虫宣传指导,连续两年在五指山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农药喷洒服务,累计帮农户节省经济支出27000元/年。开展垃圾分类、禁塑环保宣讲,参与服务人次达3287人,参与服务时长达1643小时。

充分发挥海南大学青年大学生的人才资源和专业优势,依托消博会、博鳌亚洲论坛以及各种国际赛事等平台,成立七大协同创新中心领域志愿服务实践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需求。以国际化视野和理念推动公益实践发展,承办首届亚洲公益论坛和首届中阿青年发展论坛,主办青年公益发展论坛和中阿青年领导人交流营,联合20余家高校和社会组织发布《亚洲青年公益行动海口宣言》,促进学校志愿服务项目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品牌化打造、常态化开展。

关心关怀弱势群体,汇聚青年大学生点滴爱心。积极开展一起云支教活动,1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其中,全体志愿者累计志愿总时长达45000小时,累计开展教育宣讲约16800小时。苍鹰支教队14年间,结对帮扶农民子弟学校近10所、残疾人服务点5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127000小时。此外还围绕空巢老人、盲人、癌症患者、自闭症儿童、脑瘫儿童、孤儿等各类老弱病残弱势群体开展志愿服务,让爱心点滴汇聚成河。


责任编辑:马静怡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