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师范学院:高校学生如何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能力 ——以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为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英语专业学生要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弘扬和对外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趋势,必须在培养兼具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家国情怀的高水平英语人才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根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中应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师队伍和第二课堂等方面深入探究专业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增强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在跨文化交流中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权与话语权,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立足主导作用发挥,提高教师文化素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分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提升英语专业教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是树立英语专业学生中华文化自觉自信、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的关键和前提。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培训、课题研究以及中外合作交流等途径,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用英语表达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坚持西方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等导入和输出,以自身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引领学生学习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当代价值和特色魅力,切实增强学生对西方思想文化思潮的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
聚焦知识结构完善,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对于很多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中国文化知识匮乏已成为他们知识结构中的短板,日益影响着他们更好的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优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来破解上述矛盾。修订英语专业教学计划,增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详细必修选修内容和具体考察要求。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如开设《中国文化概论》《大学语文》《中华诗词赏析》等课程,组织相关专家教师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性读本,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网络课程资源库。改革英语专业相关教材,在综合英语、语言学、高级英语读写等课程教材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选编中外知名中华典籍翻译家译作,如英文版《论语》《红楼梦》《西游记》等作为学生精读或课余阅读的教材,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英语专业学科课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进一步激发学习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
坚守专业教育目标,提升文化交流能力。当前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精通英语又熟知母语文化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培养精通英语且人文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才才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育应有的培养目标。”英语专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跨文化交流要求平等对待双方文化,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在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融入西方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更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培育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牢固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不是单纯强调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而是要通过中西方文化的导入、交流和输出,引导学生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科学把握西方文化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念,在与国外文化的对比学习、交流沟通中充当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依托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除了要积极利用第一课堂主渠道,也要主动组织和开展好第二课堂教育活动。这对于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内涵外延、历史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继承弘扬和对外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英语专业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阅读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刊物,广泛组织学生开展英文诗歌赏析、英语演讲比赛、中西方电影赏析等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平等参与、差异比较中感悟中西文化的魅力和精髓。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和讲座、高雅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中华传统文化典籍及红色经典专项读书、家风家训传承、中华诗词大会等普及性活动,引导学生牢固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场,明辨中国文化身份,理直气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国家重大节庆日资源,开展国家节庆日礼仪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在参与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学校要充分利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和课程实习的机会,从英语专业学生中遴选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学生,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宣讲团,赴全国各地高校、中小学、社区、农村和工矿企业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讲,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