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四育融合”助推“耕读教育”深入人心

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四育融合”助推“耕读教育”深入人心

发布时间:2021-12-23 15:43:44

近日,教育部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提出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初心使命,围绕学科专业特点,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四育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助推耕读教育常态常新、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浸润”思想教育:博物馆里的“农耕史

展现江南四季农业生产生活面貌的微缩模型,反映明清时期小块儿土地灌溉的手摇拔车,满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古农书……坐落于南京农业大学校园里的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系统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传统农业文化教育,植物保护学院每年组织学生前往中华农业文明博物馆接受一堂“沉浸式”思想公开课的洗礼。通过认真阅读史料、观察藏品,在上下五千年的农耕史海中,从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中增强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1000_参观农博馆1.jpg


“挖掘”美育教育:微观世界里的“农耕图”

听那悠扬的黄牛叫声,看那汗流浃背的播种身影,风吹过翻涌的麦浪,水流过叠峦的梯田,从大山里的耕烟犁雨,到指尖上的机械收割……这一幅幅美妙图景竟都是同学们利用显微镜下的病原菌标本创造而成的!为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传统农耕文明、培育“大国三农”情怀,献礼南京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植物保护学院举办了“农耕韵,百廿传”主题微观摄影大赛,将学科专业竞技与美育教育塑造相融合,助推耕读教育入脑入心,提升学生知农爱农素养和强农兴农意识。比赛中,同学们通过切病叶找到病原菌、制作标本玻片、显微镜观测、微观拍摄、PS创意加工等,让肉眼无法辨识的病原菌灵动起来,组成一幅幅别出心裁的微观农耕艺术画作,为中华五千年的农耕文明、为百廿南农的赓续前行献上了一曲赞歌。



 


“灌溉”劳动教育:田间地头里的“农耕行”

“稼穑良所重,方复悦丰年。”重视农业是立国的根本。植物保护学院一直重视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在劳动教育中不断拓展耕读教育内涵与外延,增强学生服务“三农”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使命担当。每年一度的植物保护专业生产实习,让耕读教育走出“书本”、走下“黑板”,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间地头,围绕农作物的病虫害调查、采集、鉴定以及农药防效的大田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涵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增强学生在“希望的田野”解决实际问题、干事创业的能力与热情,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新型植保人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通过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劳动教育“四育融合”,积极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新内涵、新模式。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