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宣传教育 | 西南政法大学:​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构建“五育并举”育...

西南政法大学:​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

来源:西南政法大学 作者:马丙合 发布时间:2021-01-12 14:16:52

西南政法大学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抓牢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领导体制,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抓牢“关键少数”,推进全员育人,聚合“五育并举”工作力量

“三全育人”的动力在“人”,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需要着力加强思政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抓住“关键少数”。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中的“关键少数”,包含领导干部、思政工作队伍及师生骨干等各类群体,聚焦“关键少数”,就是要进一步发挥这几类群体在思政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其主动开展思政工作的自觉性、积极性。

一是抓领导干部。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情况,落实校领导上讲台的工作要求,所有校领导、党委常委为各学院学生讲授“形势与政策课”,重点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覆盖1663名学生。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抓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出台二级党组织书记、处长、院长、党建组织员、科长、辅导员六大工作标准,将抓思政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切实提高领导干部通过抓“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自觉性。

二是抓思政队伍。学校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实施方案,在校内遴选9名优秀在编在岗人员转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商爱玲、欧阳锐璇分别入选2020年重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培育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择优资助计划14名、名师工作室2个。推动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落实三支队伍“双线”晋升,落实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岗位绩效214万余元,充分调动思政工作队伍的积极性。

三是抓师生骨干。学校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配备,开展基层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举办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活动。通过专题培训、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每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通过主题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骨干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选聘“最美人物”、知名艺术家、法律实务工作者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队伍,使“朋辈优势”在学生班级、社团、寝室、网络等各种平台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抓牢“关键环节”,推进全过程育人,探索“五育并举”工作路径

“三全育人”中心在“育”,学生从进校到离校的全过程中,培养、管理、就业等关键环节都在体现一个“育”字,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只有不断推进各阶段的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措施创新,才能全面提升“五育并举”工作的效度。

一是紧盯课程环节。学校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体系,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等课程,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和“四史”教研室,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优化课程体系,将军事训练、劳动教育课、美育课程纳入本科教学计划。出台《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办法(试点)》,形成研究生“3I”“4C”培养体系。深挖学校形象、载体、氛围、情感、仪式、使命等要素的育人功能,从入学第一课到离校最后一课,贯穿始终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是突出实践环节。学校坚持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系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大法官讲坛”“大检察官讲坛”为标志的系列论坛活动推动人才培养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金话筒”等美育活动和“政法杯”等品牌体育赛事深入人心,学生辩论队、合唱团、排球队等队伍在国内外大赛上屡获佳绩。大学生讲习所、民法典宣讲团走进社区和农村,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打造23支志愿服务专项服务队,在市内高校率先设置公益学分,重庆青年法律志愿服务总队落户学校。

三是抓实就业环节。学校严格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就业调度会机制、多主体协同互动机制、帮扶机制,协调推进就业工作。2020年,通过线上线下,共举办各类就业指导活动156场,参与学生2.1万余人次,提供5万余个岗位,2020届三类重点群体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为87.99%,超过重庆市平均就业率。推动西部基层就业,2020届毕业生报名边疆地区公务员、西部基层就业、参军入伍毕业生总人数为41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5.56%。

三、抓牢“关键领域”,推进全方位育人,夯实“五育并举”工作基础

“三全育人”的重心在“全”,提升育人实效、实现学生“五育”全面发展需要各关键领域协同发力。课堂是学校育人的最关键领域,其内涵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要系统设计课程及活动方案,打通壁垒,实现几个“课堂”的无缝对接和同向同行,才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一是上好第一课堂。学校出台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西南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方案》,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教材教学资料使用、强化思政教研支持,不断加大思政课程建设力度。召开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会,出台《西南政法大学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西南政法大学课程思政建设与评价办法》,实施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打造课程思政系列示范公开课、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特色示范课堂”,建设具有协同效应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二是开好第二课堂。学校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开展140场以“从党史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为主题的全校党员“同上一堂党史课”活动,参与活动党员人数近4000人。以70周年校庆为契机,美化校园环境,推进校史馆、教授墙、主题文化墙等景观建设,有效实现环境育人。出台《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工作方案》,积极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竞答讲述活动,图文推送关注总量48772次,转载4962次,回收有效网络试卷8714份。持续强化案例教学,加强综合实践科目的设计和应用,开设庭审进校园等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优化本科四年体育课程。

三是用好网络课堂。学校紧扣当代大学生“互联网原住民”的特点,通过学校官方平台、学工部等部门平台、学院新媒体平台、辅导员自媒体平台,探索形成四级联动的“互联网+思政”工作格局。成立“新媒体联盟”,开展网络文化工作坊建设,在校庆期间,上线新版西政网、新闻网、校庆云平台,学校官方微信推文《七秩正芳华!我们的西政,920生日快乐!》阅读量破10万+,各类网络媒体平台阅读量达2115.3万。校庆纪念大会受到中央、市级等多家媒体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等浏览量达77万,华龙网直播平台关注人数253万,最高观看峰值达到74万人次。

四、抓牢“领导体制”,推进工作机制健全,强化“五育并举”工作保障

“三全育人”的根基在“党”,推进“五育并举”建设,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委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强化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保障。学校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单独设置三全育人工作部、“德智体美劳”五大协会、党委教师工作部、辅导员教研中心,将“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与学校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十四五”规划等统一谋划、统一推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组织保障体系和统筹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部门(学院)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

二是着力建章立制,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体系。学校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和第五轮学科评估,落实《西南政法大学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设的实施方案》,出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行动计划》《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1+N”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评价机制、完善措施保障。

三是着力强化考核,加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协同。学校召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暨“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推进会,把“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抓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将抓“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成效纳入部门、学院年度述职考核测评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聚焦部门协同,按照十大育人体系,推动育人与课堂教学、团学活动、服务保障、社会实践等全方位融合,着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对接、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责任编辑:张函萁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西南政法大学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成立“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抓牢关键少数、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和领导体制,大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育为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