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典型经验 | 党建统战 | 河北农业大学:构建“五强化五提升”党建工作模式,助推事业高质...

河北农业大学:构建“五强化五提升”党建工作模式,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河北农业大学 作者:吴风亮 赵金辉 刘涛 发布时间:2025-03-10 14:48:35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面向服务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食品大健康产业发展,立足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新工科”专业人才。面对机遇与挑战,学院党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发展驱动力,强化平台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强化文化建设、提升凝聚向心力,形成“五强化五提升”党建工作模式,助推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治建设,提升思想引领力

学院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引领培塑品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发挥“太行山精神”“李保国精神”的育人功能,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和实践育人活动。发挥“青马工程”“食光讲堂”“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等平台优势,开展“导师论坛”师生交流,筑牢课堂育人阵地。深化“三全育人”改革,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落实党政干部和教师联系学生制度。遵循教育规律、思政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知食故事、食光讲堂、食品青春”融合网络思政平台。全校学生工作、团委考核连续6年保持前4。先后获市、校五四红旗团委、两创工作、就业工作、纪律安全工作、社会实践、实习见习、大学生创新大赛等集体荣誉。

实施思想教育领学风、课堂改革转学风、舍风班风带学风、赛事奖励浓学风、典型引领塑学风、浓郁氛围育学风“六位一体”学风建设工程,增强学生学习内动力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通过校、院领导和党员教师联系学生班制度,开展“校领导面对面”“开学第一课”学风品牌活动。举办“食品专业技能大赛”“食分秘籍”“考研指导分享会”“时间的味道”食品营养与饮食文化等活动,建立院学业互助中心、班级互助小组,推出榜样食品,学风简报上百期,举办纪律安全、国家安全、全民反诈、宿舍创建等安全教育百余场,学风建设指数和学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6个班级获评省级先进班集体,2次获评市五四红旗团委。2024年考研率达43%,多人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搭建“就业+”平台,结合食品产业园区特色,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优质企业进校园”和“就业实习见习”活动,举办“就业百日冲刺”“小而精、专而优”等系列招聘会,“新食品、大健康”校企合作论坛,组建教师辅导、学生助考团,提升就业质量,就业去向落实达95%以上。

二、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

学院党委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开展新时代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检验党建看发展”,统筹推进一流党建质量提升、一流思政质量培优、一流学科内涵发展“三个一流”工程,形成“党建品牌与学科联动、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辉映”的党建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2024年,学院党委入选河北省第三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研究生党支部参评全国百个样板支部,食品科学与工程“双带头人”教师支部书记工作室、研究生样板支部完成验收。学院党委连续3届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党委把人才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坚持“规模适中、结构合理、梯队得当、科学与工程能力兼备”原则,打造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融合,创新能力强的队伍,支撑学院产教研事业发展。实施拔尖人才引育计划。完善人才引进评价体系,实施老中青传帮带,快速融入教学中心、科研团队。加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进修;鼓励参与课程教学、能力培训和学术研讨,创办“教学工作坊”“青年成长论坛”等品牌。多名教师分别荣获河北省教学名师、燕赵英才、师德标兵、“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三、强化内涵建设,提升发展驱动力

学院党委把党的建设融入学院建设全过程,注重学院内涵式发展,不断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师生的创新潜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食品大健康产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与河北省科技厅、保定市委、食品院士团队共建,推进燕赵食品实验室建设。2024年获批河北省引智重点学科,省膳食营养重点实验室,增列营养与健康交叉学科。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与生物工程教学基地被列为学校重点基地。

学院把人才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了“凝聚一支队伍、对接一个企业、创立一个品牌、引领一个产业、培育一批人才、造福一方百姓”为核心的“农业创新驿站”社会服务新模式。先后与企业共建国家羊肉加工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省马铃薯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河北省海水鱼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省部级产业技术研发平台,选派了国家级三区科技特派员100余人次,服务地方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共性关键技术29项,制定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0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2项,获得发明专利技术13项,累计推广新成果23项,为企业累计新增产值52亿元,新增利税10.2亿元,培训各类人员1.2万余人次,推动了产业科技进步。

四、聚焦平台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学院党委构建“强基础、拓空间、融网络”党建模式。聚焦思政引领,强基础突出育人效果。聚焦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传承太行山精神,拓空间丰富实践内涵。聚集展现思政教育效果,融网络建好媒体平台,探索“知食故事、食光讲堂、食品青春”品牌,构建遵循教育规律、思政工作规律和研究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

讲好知食故事,聚力“三会一课”育人金课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中国人和中国家庭的精彩故事阐述中国梦”的要求,融合党情国情校情选题,形成院领导讲历史、导师教授讲传承、身边党员讲事迹,开设书记院长第一课、身边食品人、食话科普说等活动近40期。纵穿食光讲堂,打造“五育并举”实践活课堂。找准成长需求立项,校领导指导大学生活、教授谈人才培养、全国青年代表谈乡村振兴,答好“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聚德育探索“一规一表一册一课”载体、聚智育开办学风沙龙、聚体育将体育日班级化、聚美育创“初心赞中国”活动、聚劳育树标兵筑舍风。共度食品青春,构建不断线硬核云课堂。聚焦提升理论水平打造“食尚大学习”推文;聚焦制度规范,规范党员教育,构筑育考体系;聚焦作风建设,讲好教师潜心育人,学生励志求学故事;打造子品牌集群,与学科竞赛、专业学习、社会服务同频共振砥砺强农志,实践兴农行。师生参与省产业体系团队,获“互联网+”等国家、省奖37项;围绕国家战略、食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需求发表SCI论文260篇。先进事迹被学习强国连载,获国家青年服务银奖、省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等。

五、强化文化建设、提升凝聚向心力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主动担当研发绿色、健康、安全食品的责任,积淀学院文化,完善“一厅一廊一园”的文化建设体系,启动建设院企文化园,形成较完整、成系统、有特色的文化氛围。

固化学院文化内核,凝练食品师生气质,增强对学院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推进“食光讲堂”开展,打造系列素质讲座,创作食品原创网络精品。发挥学院文化塑造功能,与院风师风学风结合,与文化育人融合,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精品,营造“团结、友善、求真、进取”教师团队文化;巩固“学而食习之”学风品牌,深化“营养安全中国行”“食品安全进社区”等特色实践项目,优化“班级体育日”快乐体育文化,强化劳动教育,倡导“彩虹课堂”志愿服务文化和“食尚工坊+”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德育”引领、“智育”开发、“体育”建设、“美育”认知、“劳动”培养,五育并举培养知农爱农“食”代新人。“好好学习,建功乡村振兴”“大学生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硕士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团”“沙河社会实践团队”等先后荣获国家、省级表彰6次,被《人民日报》《河北日报》等5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

责任编辑:加措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