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坚持“四个聚焦” 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
长安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要求,围绕顶层设计、思想引领、力量下沉、数字赋能等方面科学谋划,着力打造“安全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智慧社区、绿色社区”五位一体的高品质育人阵地,将学生社区“末梢”转变为思想引领、发展指导、生活保障等工作“前哨”,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聚焦顶层设计,构建育人生态新范式。一是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制定《长安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单位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二是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构建以“学生公寓+示范性园区+学校服务平台”为支撑体系,以“线上+线下”为实现路径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形成“一体规划、两个校区、四个教学区、六个园区”的“1246”建设模式,着力打造“朝晖园”“鸿翔园”“鸿渐园”三个“一站式”示范园区并标准化配置资源。三是坚持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统筹优化社区物理空间和校区建筑规划布局,从配套政策、预算经费、场地资源等多方面对“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进行优先保障,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学生社区示范性园区10000余平方米,配置党员活动室、红色阅读室、辅导员工作室、艺术工作坊、社区健身房等育人阵地。入选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聚焦思想引领,开拓学生党建新阵地。一是强化思政工作赋能。为学生社区配备专职辅导员,同时落实193名辅导员100%入驻学生社区;依据《长安大学本科生班主任选聘管理办法》《长安大学学生“思政班主任”选聘管理办法》,推进462名本科生班主任,139名思政班主任深入学生社区,每学期与所联系宿舍的学生交流不少于3次。二是整合红色育人资源。打破学院、年级、专业限制,在学生社区成立功能型党支部,构建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学生党员“亮身份”、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学生社区着力进行“熔炉”建设,以社区为阵地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主题宣讲和主题党课,开展党课学习研讨、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以学生社区为载体,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生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工作体系;设立学生社区团工委、学生社区服务协会等团学组织,在公寓楼内遴选学生党员、优秀团员组建“党员示范岗”“志愿服务岗”“安全卫士岗”三支力量,设置党建引领、安全管理、美育浸润、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等10个系列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学生社区管理中心获“陕西高校学生公寓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聚焦力量下沉,建设三全育人新园地。一是领导力量深入一线。修订《长安大学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实施方案》,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群体,积极开展和学生常态化联系的“七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建立“校领导接待日”进社区工作机制,着力培育并推广“书记下午茶”“院长面对面”“教授讲专业”“校友话成长”等系列品牌活动,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深入社区,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发展等问题。二是专业力量围绕一线。依据《长安大学本科生学业导师选聘管理办法》,选拔近800名优秀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指导学生学业发展、科研训练、生涯规划等;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服务,配置团体辅导室、谈心谈话室、宣泄室等心理服务功能室,11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开展服务。三是管理服务力量汇聚一线。学生社区300余名工作人员为学生提供全时域的服务保障工作;建立水、电、网、暖应急报修机制,持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建立西北首家“公安服务站”,方便学生户籍、身份证办理,第一时间处置校园突发事件,保障校园安全。获评陕西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质量评级A类高校。
聚焦数字赋能,打造智慧服务新基地。一是构建“线上+线下”综合管理模式。开通学生“一站式”线上办理平台,可办理事项169项;线下学工部、教务处、招就处、计财处保卫处等12个业务部门入驻师生服务大厅,可办理60余项业务;运用网络平台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有效形成“学生反映一集中转办一限期反馈一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二是打造大数据集成平台。以学校数据中台为基座,构建学工驾驶舱,打通各学生工作信息平台的“信息壁垒”,深度挖掘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的纪实数据,逐步实现一键画像、过程记录、趋势预警、智能推荐、科学评价等功能,为开展日常管理、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提供精准判断依据。依托“我在长大”智慧学工平台实现“师生服务进社区”,开发上线以学生需求、智慧服务为导向的“社区场地预约”“心理咨询预约”“班会管理”“学业帮扶”等26项应用,解决学生日常管理中急难愁盼问题。三是推动“智慧教育”融入社区。建成“数字思政”展示体验中心与“一站式”VR消防安全体验中心,通过体验式场景打造沉浸式互动感官体验。积极投放“智慧党建综合信息平台”“智慧服务亭”“信息播控系统”“自助面试亭”等智慧服务设施设备,构建多元化、智能化、便捷化的智能服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