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聚焦“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党的创新理论在高校的传播,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青年前进的方向。天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研究阐释与宣传教育相统一,紧抓关键环节,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一、锚定“学什么”深耕细作。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引导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一是“跟进式”学习阐释党最新的理论成果。学校党委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委常委会的首要议题,第一时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师生及时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等,组织座谈会、开展专题学习研讨,引导师生分享学习收获,促进交流互学。围绕党的最新理论开展研究阐释,投入150万元设立50个党的二十大研究阐释项目,近三年组织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等刊物发表高水平理论成果100余篇。二是“分众化”宣传党的重大理论。建立理论热点征集机制,依托“微北洋”等平台定期收集学生关心关注的理论热点,从“受众侧”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阐释。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围绕“老学长”张太雷、“天津楷模”王东坡教授事迹创作主题党课,制作“我们这十年”主题展览,把“天边”的道理带到师生“身边”,相关做法多次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充分发挥党团支部、理论学习类社团作用,找准发力点和切入口,把党“想说的”和师生“想听的”结合起来,打造一批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第二课堂理论“金课”,在服务师生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二、围绕 “谁来讲”加强协同。建设多元化理论传播队伍,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不断提升理论传播实效。一是让专家学者讲。打造北洋大讲堂、北洋时政讲堂等理论高地,每年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开展高水平理论辅导报告20余场;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队伍,建设“1+X+N”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教学水平,涌现了“四渡赤水”等一批“网红”思政课。二是让领导干部讲。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2023年起,学校党委书记等5位校领导走上讲台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组织校领导班子成员、各学院党委书记定期为师生讲党课。三是让青年师生讲。高质量建设师生理论宣讲团,建设校、院两级宣讲队伍,每年立项60余个精品项目,组织思政理论宣讲大赛,引导青年师生用青年群体惯用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党的创新理论对青年群体的感染力和渗透力。20余名师生获评中宣部“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天津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
三、聚焦“怎么学”改革创新。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一是用好新媒体技术。建设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打造人工智能全景教学空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的视觉化呈现和形象化表达。建设“敬业湖”微信平台、党建网、新思想专栏等网络平台,引导师生用好“碎片化”时间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让党的创新理论“触手可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等主题每年推出20余条视频、漫画、动画等“青年态”理论解读产品,把透彻的思想讲透彻,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二是打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新场域。分层分类建设理论学习阵地。校级层面,依托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等大科研平台,校史馆、冯骥才博物馆等文化艺术高地建设理论学习基地;院级层面,组织各学院建设院史馆、学科史馆作为理论学习的重要阵地,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汲取精神养分、坚定信仰信念、凝聚奋斗力量。 三是创新表达方式。充分挖掘全国教学楷模王静康、全国最美教师陈予恕、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学校事业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小见大、深入浅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将教育强国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党的创新理论融入主题辩论赛等学生活动中,融入重大事件的宣传报道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提升传播效果。
四、紧扣“学的好”加强保障。做好支撑保障,有力有效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一是做好制度保障。学校党代会对理论武装做出统筹设计,每年在工作要点中对理论武装工作做出专门安排。近三年,学校党委制定修订贯彻党中央《中心组学习规则》的实施细则、加强和改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等30余个制度文件,设立“理论学习日”,实现全校干部师生全面覆盖学、常态长效学。二是健全监督体系。建立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监督机制,定期发布学习提示、学习参考,每季度开展学习情况自查,每年开展院级中心组学习情况专项检查,保证学习实效。三是探索评鉴体系。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探索构建多元多层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各院级单位扎实深入推动加强理论武装,让师生实现“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