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职院有一批手绘医教挂图 二百八十三卷 卷卷有情怀
泛黄的画纸,腐朽的卷轴,一笔一划勾勒出人体器官的清晰构造。日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馆内,一大批尘封已久的医教手绘挂图重现于世,让广大师生直呼“震撼”。这批挂图的内容涉及病理、生理、解剖、外科、生化、微生物等多门学科,总数达283卷。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内医学尚不发达,医学教材更是缺乏,我们只能通过手绘挂图来为学生讲课。”金职院医学院退休教师姜寿葆坦言,这些挂图是一代代老教师智慧的结晶,靠它们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医学生。可惜的是,大多数医教挂图没有署名。
几代老教师,卷卷老挂图
姜寿葆今年91岁,是金华卫校(金职院医学院的前身)的首批教师。“以前很多医学教材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书上基本都是文字,阅读起来特别枯燥。”姜寿葆说,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头颅、躯干来辅助讲课是当时的“规定动作”。他说,他在上第一堂解剖课时,教授握着一把彩色粉笔在磨砂玻璃黑板上迅速画出了一副结构细致的头骨,深深影响了他。
从那以后,除了学习医学专业知识以外,姜寿葆也在刻苦学习人体绘画的技能。
1952年,正在上海第二医学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读大三的姜寿葆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金华支教。“当年,卫校的房子还没有造好,各学科的教师也没有到齐,每位教师都是缺什么教什么。”作为一名病理科教师,姜寿葆还教过拉丁文。在教学过程中,姜寿葆总是拿着粉笔边讲边绘,将病理知识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从姜寿葆所绘制的医教挂图中可以看到,他画技娴熟。他说,一些比较简单的手绘图,他一般会选择在课堂上临时画,但一些比较复杂的人体或器官构造图并不适合在课堂上临时绘出,他就产生了制作挂图的念头:“黑板上的图在课后总归是要擦掉的,但挂图可以重复利用,帮助学生学习。”
在姜寿葆所绘制的医教挂图中,有一套疝气手术的“层次挂图”令他印象十分深刻。上世纪,疝气手术极为复杂,英国皇家医学会甚至将它当作入会考核内容。一张平面图无法完全展现疝气手术的知识,如何将这项手术的要点更形象地传授给学生?
姜寿葆思考了许久,终于想到了办法:制作一套“层次挂图”。“第一层画体表,第二层画肌肉,第三层画内脏,第四层画骨骼,每剥掉一层就能显现出人体更内部的结构。”姜寿葆说,这幅“层次挂图”制作起来并不容易,他前前后后花费了一个学期,“之前也画出过几版,但是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不断改进。”
除了姜寿葆外,何时新、余发顺、奚平等多名教师都亲手制作了挂图,留存至今的那283卷挂图,每一卷都是前几代老教师的心血。姜寿葆说,几代老教师绘制的医教挂图为艰难年代的学生开启了医学殿堂的大门。如今,虽然它们完成了教学历史使命,但依然是历史最好的见证。
重拾老挂图,感怀医教心
金职院退休教师邵大宝深感医教挂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自己教学时将它们带上了课堂。邵大宝坦言:“拿解剖学来说,课本上虽有详细的系统解剖图,但局部解剖图仍需要教师自己画出来。这时候,上一辈教师的医教挂图就是最好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医教挂图的帮助下,一批批医学学子更有效地掌握了专业知识,许多人后来考硕考博,成为医学领域的栋梁之材,比如上海东方肝胆科医院主任医师杨业发、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副院长冯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楼丽广等。
金职院在读医学生严修悰看完这些手绘医教挂图深表震撼。“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手绘画,在清理时细细抚摸这微微泛黄的纸张,它们细细的纹路遮盖不住历史的厚重感。”严修悰闲暇之时常常去生命科学馆望着这些手绘,“这些挂图内容细腻真实,令我无比敬佩,更让我明白了医学背后的艰辛。”
除了挂图,老一辈教师手中还创造了很多“财富”。比如,以邵大宝为主,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人体器官标本室;姜寿葆主编过全国中等医学教材系列丛书……这些老教材老教具上承载着老教师们为教学倾注的心血,留存着那个时代的痕迹,激励着后人奋发向前。金职院在读医学生吴璐曼说:“就像这批医教挂图,它们好像会说话,诉说着老师们当年绘画时的专注,诉说着老师们以画为书、传授知识的喜悦,诉说着上下求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