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定乾坤
石油勘探重点战略东移,打破中国贫油论,发现了大庆油田。石油部党组根据青年技术员王毓俊1959年底在大同召开的座谈会上提出的重点勘探葡萄花的同时,把勘探的步子甩得更大一些,到50公里以外的萨尔图寻找油气高产区的建议,经过专家论证决定甩开勘探,立即在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这三个长垣北部构造上部署了3口探井。指定由李德生负责到现场指定井位,由邓礼让负责调运钻机,组织搬迁,尽快开钻。
萨尔图构造上第一口探井位于萨尔图镇以南,大架子屯以北1公里的草原上,原定井号萨1井。后来为了便于统筹规划井位,按照间距2.5公里的正方格网对大庆长垣的探井统一编号,改为萨66井。萨66井于1960年2月20日开钻,在标准层以下80多米就开始见到油砂,油砂的粒度比南部明显变粗,含油饱满,具有浓烈的油香味。先后在延续300多米的井段中反复见到了多层油砂,泥浆中也多次冒出油花。喜讯传到正在哈尔滨召开的会战筹备会议会场,到会的同志都非常兴奋,认为萨尔图地区很可能是一个高产油区,如果得到证实的话,会战的重点从大同镇到萨尔图是更有利的。
三点定乾坤 北上萨尔图
萨中探区指挥部
喇嘛甸油田会战(来源: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
康世恩同志立即派李德生余伯良两位总地质师赶到萨66井现场,对这口井的钻井地质资料进行复查。继萨66井之后,杏树岗构造上的杏66井于1960年3月17日开钻。也是采取不取岩芯快速钴进的方法,在井深915米萨尔图油层的岩屑中开始见到油砂,同样是连续见到多层油砂。4月8日试压合格完井,射开葡萄花油层的3段油层,总厚度为10.6米。经过试油,9毫米油嘴日产原油90吨,4毫米油嘴日产27吨。大庆长垣最北部的喇嘛甸构造上喇72井,于1960年3月28日开钻,同样不取岩芯快速钻进。岩屑中从井深882米开始见到油砂,坚持将油层钻穿遇到含水层后于4月18日完钻,井深1225米。对比三口井地质资料,说明自杏树岗以北进入大庆长垣的富集高产区,长垣上油层厚度最大,产能最高,最肥的部分是喇嘛甸构造。在这3个构造高点上打出的萨66、杏66、喇72井,“三点定乾坤”,展示了大庆长垣北部大面积富集高产的宏观面貌,决定了大庆石油会战的主攻方向。
摘编于《余秋里回忆录》第25章------千军万马战大庆
(文字来源:《松基三井廉政文化纪实故事》)
(图片来源: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