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革命精神系列专栏 | 八一精神 | 典型人物 | 刘伯承

刘伯承

发布时间:2021-06-30 09:51:10

6.1刘伯承——图片来源:光明网_UUID22344

刘伯承——图片来源:光明网

刘伯承,1892年12月4日生于四川省开县,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刘伯承辛亥革命时期从军,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相继参加了北伐战争、八一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南昌起义前,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这对于起义的组织领导者周恩来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迫切需要一个军事上的得力助手。在一番思量后,独具慧眼的周恩来选中了刘伯承。

刘伯承此时已是川中名将,北伐期间,曾担任总指挥,组织领导过泸顺起义。1927年5月,泸顺起义失败后,刘伯承匆忙出川后,经陕西,河南于7月11日辗转来到武汉,武汉政府委任他为暂编第十五军军长。那时,武汉也是一片混乱,他首先找到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五人行动委员会委员的吴玉章,了解局势。当时,身为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的周恩来得知刘伯承已到武汉,便亲自召集刘伯承和吴玉章、黄慕颜、李嘉仲等前来商谈,听取大家对时局的看法和意见。

没过几日,刘伯承就接到赶赴南昌协助周恩来发动武装起义的通知。他坚决听从党的指示,准备即刻动身。不过,由于他此时的身份是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如公然擅离职守,恐将引起国民党高层的关注,难以安全顺利地离开武汉。为掩人耳目,刘伯承想出一个妙计。他在武汉《民国日报》上刊登这样一则消息:“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刘伯承、副军长黄慕颜,先后来汉向中央陈述与川中反动军阀奋斗情形,极为中央嘉奖。近刘军长因病,特向军事委员会请假调养,其职务交黄副军长代理,已蒙军委批准。”通过这一招,刘伯承避开了国民党众多耳目。在消息刊登当日,他搭乘江轮秘密离开武汉,并顺利到达九江,参与策划南昌起义。

7月下旬,刘伯承和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李立三、恽代英、澎湃、吴玉章等群英齐聚南昌。27日,周恩来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由于时间仓促,起义准备还不充分,前敌委员会决定将起义时间由28日推迟到30日。

按照周恩来的指示,刘伯承到第二十军军部,协助南昌起义代总指挥贺龙拟定起义作战计划。对于贺龙,刘伯承并不陌生,早在四川革命党人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斗中,他就和时任混成旅旅长的贺龙并肩战斗过,相识已久。

他们二人详细分析了南昌城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又仔细研究了南昌城区敌军兵力部署图。在一番周密计划后,作战部署很快就拟定出来了,刘伯承将计划呈给周恩来,周恩来看后非常满意,他让刘伯承将计划给叶挺,征求一下叶挺的意见。叶挺接过计划书,看得非常仔细,看完后立即将计划还给了刘伯承,一言未发。刘伯承与叶挺是初次会面,彼此并不了解。刘伯承看到叶挺对计划书沉默不语,一时弄不懂他对作战计划到底持什么态度,因此便去询问周恩来。周恩来一听,笑着说:“噢,伯承同志,你还不熟悉叶挺同志,他就是这个样子,要是不说话,就表明他是赞成的了。”刘伯承听后会心地笑了。起义作战计划确定后,周恩来立即召开了军事会议,部署作战任务。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提前打响。至清晨六时,起义军占领了南昌城,歼敌3000余人,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南昌街头到处洋溢着胜利后的喜悦气氛。

8月1日上午九点,起义部队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下设秘书厅、军事参谋团和财政、宣传、政治保卫处等机构。刘伯承因在起义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周恩来及其他成员的充分肯定,被任命为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因而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参谋长。关于任命刘伯承为参谋长,周恩来后来回忆道:“参谋团当时没有人任主任。后来我就指定刘伯承同志来做参谋长,他起初谦虚,不肯答应;后来我说一定要你来做,他才担任参谋长职务。”

在起义部队南下、连日行军作战的情况下,参谋团实际上成为起义军的指挥核心和领导中枢。刘伯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周恩来总理在参观南昌八一纪念馆时深情的回忆:“伯承在南昌起义中是立了功的,他一贯周到细致,作战指挥很有办法。”刘伯承足智多谋,临危受命而不乱,高度的组织观念、政治坚定性和军事才能及其严于律己、宽容大度的品格仍被人们歌颂着。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