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思政平台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改革
为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由教育部推动的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于2022年3月正式上线,平台一期项目主要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4个子平台。目前这些平台都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如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党史专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但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总体体量尚显不足,难以达致“三全育人”的应有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较为分散、聚焦度不高,协同育人作用发挥不够。基于此考虑,我们认为理应探索打造专门化的智慧思政平台,高校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信息化改革先行着手试点研发,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打造育人新格局。
实际上,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取得长足进步,在思政课建设方面,运用微课、慕课、教育大数据、翻转课堂、创客运动等系列信息技术手段来紧跟时代环境与学生个性的变化,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话语让思政课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但思政课在数智化改革中也暴露出相应问题,如海量资源难以辨别臻品、教学评估未能体现动态发展、教育管理仍是机控人管等。这就需要我们对思政课数智化教育教学改革作进一步反思,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的势能更好地转化为育人效能。对智慧思政平台的探索正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从数智到智慧的变化,背后蕴含的是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目标重塑、环境再造、资源整合、功能转化等系列升级。从数智技术使用到智慧平台构建,将意味着高校思政课信息化建设迈开跨越式的一步,其意义重大深远。本文拟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核心问题入手,对智慧思政平台的打造作初步探索。
一、从数智技术到智慧平台: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时代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增强其思想性与亲和力的首要前提是让思政课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把握学生发展特点和规律。当今时代是数字技术充分发展的时代,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数字土著”、“网络原住民”的2.0版,他们所接触的信息技术已不局限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类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这无疑对思政课的信息化改革是一个挑战。我们目前已有的微课、慕课等技术手段与平台显然要创新升级,时代需要的是一个技术更为与时俱进、功能更加立体多样、效果更能直抵人心的技术手段与平台。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及网络,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创新研究和示范,推动新技术支持下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这为思政课信息化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需要打造智慧思政平台,实现由数智技术到智慧平台的转变,不断增强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1.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是重塑思政课信息化目标,实现由知识学习到智慧创获飞跃的需要
从“中国大学Mooc”到“学堂在线”,从“智慧树”到“学习通”,高校思政课的时空边界被打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及时性与延展性。然而,在信息化赋能使知识的传递变得更加顺畅、高效的同时,思政课却出现了“形有余而神不足”的问题。依托数字媒介,思政课的教、学、管、测、评以各种算法模型加以标准化与精准化再造,将思想理论完整地绘制出来并加以牢牢地锁定,再通过数据集成、智能搜索、可视化呈现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在此过程中,仿佛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完全取决于平台对知识的采集、整合、再现能力,学生也只是换了一种知识的获取方式。但是,高校思政课不单单涉及知识的处理和对知识的整体使用,更要通达启智润心、转识成智、由智化行的更高境界,使学生的身心、德性和人格得到全面的塑造与自由发展。因而,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绝不只是为知识学习提趣增味,需要打造的是一个资源丰富、灵活定制、技术沉浸、激发动机、自我超越的云平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诉求、能力提升、素质拓展、思想引领、成长推荐进行全方位的智慧响应。
2.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是整合思政课信息化资源,实现由海量冲浪到精准匹配蜕变的需要
思政课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支撑,平台汇集的数据越多,可供给的学习资源就越多。于是,思政课平台建设很容易走向“数据至上”的误区,即把在线思政课视为纯粹“可感知到的教育数据”,思政课信息化就是简短、零散、条目式、快餐式数据的海量存储、实时更新、及时供给以及多终端覆盖。然而,思政课作为融“教”于“导”,寄“情”于“引”的课程,它所需要的数据绝不是零碎的、非结构的、非逻辑的“表层数据”,这种数据往往容易造成认知的负荷、数据的成瘾甚至是价值的迷向,导致“数字僭越而德育失重”、“信息抵牾阻碍转识成智”等现象。思政课信息化改革为了避免学生的大脑“在数据海啸到来后,成了无用信息的垃圾场”,[2]我们必须通过构建智慧思政平台来对这个“表层数据”加以分筛、整合和编配,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偏好、知识结构进行精准推送和匹配,以“精准滴灌”代替“大水漫灌”,从而以数据资源的精准化定制和系统化呈现使学生增知识、受启迪。
3.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是重构思政课信息化评估,实现由数字报告到发展评价转换的需要
思政课在线教学的效果如何,智慧思政平台要对其加以评估和反馈。在教育评估体系建设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必须构建以结果评价、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平台通过数据的追踪、代码的驱动、算法的加持以量化的形式呈现思政课的学情,但对思政课所要达到的使学生“明理”、“悟道”、“笃信”、“力行”等增值评价却难以呈现,因为增值评价作为学生的自我印证和价值认同是内生的、发展的且被实践的,是无法被一次性地转码成数据的。正因如此,智慧思政平台的学情反馈不能仅仅是数字化的报告,而必须是发展性的评价,必须通过智慧思政平台的搭建,对学生的数字生活轨迹进行全息化、链条式地追踪,对他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全过程地“精准画像”,只有这样才能夯实思政课教学效果,才能促使学生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处世智慧和为人品德。
4.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是重构思政课信息化管理,实现由机控人管到智慧管控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提高了思政课的时效性、吸引力与穿透力,但也给教学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目前,思政课信息化改革在教学管理上仍停留在机控人管阶段,智能化程度不高。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录入、导出、统计、更新、报表制作等工作大多数仍需要人工完成,且系统数据共享困难;在管理决策上主要还是依靠管理者自身的经验水平,往往会陷入经验主义的路径依赖。面对智能时代的数据爆炸、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对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必须向智慧管控跃升。智慧管控就是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以自成像、自迁移、自适应等方式,使智慧思政平台充分发挥“适性”功能,为教育管理者提供“实时”与“事适”的管理体验。
二、立体化思政生态云端系统:智慧思政平台的构成要素
由数智技术走向智慧平台已成为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智慧思政平台之所以能够超越既定的相关数智技术手段,最关键的在于其以一套全新的系统模式打造出一个全面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深度耦合,其总体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的主线:以“思想云端”促进立德树人
“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与目标指引,也是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根本方向。面对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打造智慧思政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要让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网络信息媒介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结合,满足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这样,智慧思政平台的根本任务便是完成“思想云”的生成与聚合,要通过“构建全域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和数字服务平台”,“构架思想云环境,营造思想云空间矩阵,集成思想云平台,链接思想云资源,达成思想云服务”。[5]所以,智慧思政平台的打造应贯彻的中心原则便是以“思想云端”促进立德树人,把思政课的根本任务与遵循落实到信息平台的打造中,在系统模块、内容资源、教学评估、服务管理中处处落实育人理念。
2. 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的功能:学生智慧学习与教师云端管理
智慧思政平台作为一个综合立体的生态学习平台,要实现两项核心功能:一是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服务;二是面向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管理者,提供动态监测与分析等管理服务。智慧思政平台所提供的学习、管理功能与数智技术有较大原则区别。就学习服务而言,智慧思政平台带来的是学习环境与学习方式的全新升级。如果说数智化平台带来的是“学习工厂”,那么智慧思政平台带来的则是个性化的生态“学习村落”,政治理论知识、思想情感体验、学习情况评估等立体化环绕学习者,且人工智能为学习者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提供精准的学习支持,充分利用数据和算法的力量来读懂学生、服务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智慧思政平台带来的是深度学习与无边界学习,让学生以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为基础,建立自己的思维框架,并有效迁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情境中。就管理服务而言,智慧思政平台要实现由科层机构到弹性组织的转变,使管理更加精准智能。数智技术平台的管理分工以科层制明确划分,看似有效率、有保障,但很容易造成模块分割,也因过度程序化而容易抹杀学生与教师的自主创造性。智慧思政平台要培养全面发展、个性自由的时代新人,这就需要注重管理的全面灵活、智能精准,要从科层机构走向弹性组织,从根本上激发和释放系统活力。
3. 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的资源:学习资源、虚拟体验、管理数据
信息资源是建设智慧思政平台的基础,要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虚拟体验资源与管理数据,使学生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知情意行的全息体验。智慧思政平台的学习资源应该是广而精的,在内容上涵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课程内容,包括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等学习专题;在形式上囊括教学案例、多媒体课件、试题试卷、电子图书、媒体素材、教育网站、文献资料等工具。虚拟体验资源是对学习资源的升华,是转识成智、实现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依托,它利用三维虚拟仿真技术复原历史情景、打造社会场景,让百年党史中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与创新跃然于眼前,使思政课实现理论教学、实验仿真、场景互动的一体化。管理数据是学习评估与平台运行的重要保障,智慧思政平台要获取的是学生全面性、动态性、关联性的学习数据,涵盖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仅局限于学习结果,进而实现全面数据化,并对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储存与全面分析,这样的管理数据才能为智能教学、科学评估、精准管理奠定全面有效的基础。
4. 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的技术:5G、大数据、人工智能、XR(交叉现实)技术
智慧思政平台营造融合式的生态学习环境,主要依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5G移动通信技术与大数据技术是智慧思政平台的基础技术力量。5G移动通信技术为智慧思政平台提供网络基础,它以高速率、低时延、高密度、高移动性等优势重塑了信息平台,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平台在空间互联、同步授课、远程控制、云存储上的飞跃发展。大数据技术为智慧思政平台提供数据挖掘与分析,使教与学全过程的印记得以记录、存储、评估和可视化表征,它以“群体画像”与“个体肖像”融合的方式全面把握教学对象信息,以即时数据与稳态信息结合的方式动态监测教学过程全貌,以因果关系与相关关系共在的方式提高教学评价效度。人工智能技术与XR技术是智慧思政平台的核心技术力量。人工智能技术为智慧思政平台提供立体化智能服务,计算智能(能存会算)通过资源推荐、路径规划、智能检索等为学习者提供适切的学习服务,感知智能(能听会认)通过对学习者的行为感知、情绪识别、注意力追踪实现其与机器的全面交互,认知智能(能懂会思)通过问题答疑、个性化辅导、情感交流的方式充当学生的AI助教。XR技术实现智慧思政平台的虚实相生,包括AR、MR、VR等,AR提供真实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信息化注解,MR以虚实结合的方式提高虚拟实践的临场性,VR带来完全虚拟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的高沉浸感。
5. 智慧思政平台建设的系统:基础支撑系统、智慧环境系统、智慧资源系统、智慧管理系统、智慧服务系统
从体系结构上看,智慧思政平台是一个复杂的集成系统,上述主线、功能、资源、技术最终都要落实在系统打造上,以完备强大的系统构筑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云端。基础支撑系统提供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接口和统一数据中心等基础服务,是整个智慧思政平台的底座。智慧环境系统是智慧思政平台为学习者所营造的系列虚拟空间,包括智慧云课堂、虚拟仿真空间、互动交流空间、学习检测空间、学习资源拓展空间等,是智慧思政平台的运行核心。智慧资源系统与管理系统对智慧环境系统进行供给,是智慧思政平台的支柱。智慧资源系统全面收集与精准分析、筛选优质思想理论资源,对信息进行更方便的资源转换和分类编目、更充分的聚合策展、更深入的社群互动、更个性化的推送等。智慧管理系统通过教育可视化管控、教育智能决策支持、教育远程督导、教育安全预警,完成平台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与决策分析等业务,从“人管、电控”走向智能管控。智慧服务系统是智慧思政平台运行的保障,它主要包括运维云服务和培训云服务,两者分别提供的是全天候的系统运维与系统培训指导,保障智慧思政平台的有序运转。
三、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新路向:智慧思政平台构建的着力点
智慧思政平台的搭建是数字时代思政课信息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实现当前数智化技术的智慧化升级,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构建理念上如何充分理解与落实智慧思政?队伍建设上如何实现技术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融合?资源供给上如何处理精准投放与信息同质化的矛盾?学习评估上如何凸显转识成智要求?教学管理上如何从“机控人管”进阶到智慧管控?法律保障上如何保护平台知识产权与隐私数据?要解决这些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在平台构建的理念贯彻力、队伍融合力、资源供给力、评价有效力、管理精准力及法律保障力上下功夫。
1. 加强理念贯彻力:“启智增慧”与“以技引智”的理解落实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首先要对智慧思政理念弄懂悟透,并使之贯彻在平台打造与运行的方方面面。一是充分理解智慧思政“启智增慧”、“催导促行”的核心理念。平台建构者与使用者要理解智慧思政不是网络思政、数字思政的简单重复,而是本质性的飞跃,它不是要依靠物之智能的填鸭式知识学习,而是要培养学生较高的思维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走向“道术”相和、“理智”相通、“知行”合一的境界。因此,智慧思政平台不仅要有教、管、服的功能,更要有启、引、育的效用,从而使平台建设突破物之智能的层次而达到人之智慧的境界。二是将“以技引智”的理念充分融入平台打造与运行全过程。要充分发挥智慧思政平台精准、个性、协同、灵活、创造的优势,构建人机共建共教的“双师”型教育模式。智慧思政平台不是思政课教师的助手或代理,而是教学过程的深度参与者,平台建设必须在强化技术支撑的基础上产生“以技引智”、“催导促行”的溢出效应,让学习者自觉形成爱国情与报国志,并切实付诸实践。
2. 提升队伍融合力:信息技术团队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协同
打造智慧思政平台需要信息技术团队与思政课教师的双向深度融合,从而在“技教融合”、“道法相衬”中汇聚育人合力,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一是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使其具有高阶的数字沟通与协作能力,能与技术人员开展数字对话,伴随式地参与智能管控、智联互通以及智慧生成的智慧平台构建运作全过程,从而对育人效果进行追踪反馈,对运行风险进行研判预警。二是增强信息技术人员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其能深刻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涵,进而在育人层面与思政课教师进行深层互动,并通过架构云场景、链接云资源、营造云矩阵、集成云平台、实现云服务等将智慧思政所要达到的知识、情感、智慧和行为目标加工、转码为各种沉浸式的数字场景,搭建起智慧思政的“作用域”。
3. 优化资源供给力:精准匹配与数字矩阵的并举投放
不同于一般的在线学习平台,智慧思政平台不搞“数字漫灌”,而是整合精品、精准对接、多维塑造,“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6]具体来说,一是要扩大平台资源“容度”。积极筛选思想度高、生动性强的精品资源,将其纳入算法推荐池,并充分萃取其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形成兼具知识性、人文性、时代性与开放性的数字资源矩阵。二是提高资源投放的“精度”。以平台数据细描学生的“个体肖像”,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成长需求,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痒处”、“痛点”精准匹配、推送学习资源,达到精准思政的目标效果。三是增强思想理论学习的“广度”。个性化培养并不意味着要以同质化的信息筑起教育的“防火墙”,而必须立足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关联算法戳破“过滤气泡”,运用混合聚类模型打破固化思维,实现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4. 增进评估有效力:“数据踪迹”与“立体画像”的动态捕捉
智慧思政平台在学习效果评估上不唯结果性的数字报告,而是坚持动态监测、立体呈像与发展评价的全面智评。一是对学习过程动态评估。通过数据追踪实时获取学生学习的微反应,及时强化资源供给,在从“态”到“流”的转变中善察学生思想和行为走向。二是内涵式勾勒学生学习肖像。除了以大数据技术统驭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外,智慧思政平台还通过可穿戴设备实现对学习者的情绪识别、注意力追踪以及行为感知,使学习评估不仅包括知识维度,还包括情感维度,从而在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中反映教学效果。三是对学习者进行学后跟踪评价。智慧思政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智慧思政平台要与智慧城市建设关联,通过不同生活场景的智联智通,从而构建起泛在化的智慧育人大格局,检验学习者在实践中能否形成积极的思想作风与良好的品德行为。
5. 提高管理精准力:“智慧研判”与“靶向预警”的全息智控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平台在管理上采用的还是“机控人管”模式,主要依靠管理者的自身经验判断,智能化程度不高,智慧思政平台要推动教育管理走向“智慧管控”。一是以可视化分析与智慧决策提高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充分利用大数据把握学习者的平台学习轨迹与学习场景中留下的海量数据,结合大数据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形成可视化的数据统计、指标展现等,从而提高教育管理与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由于经验判断引起的决策失误。二是以预警性能增强教育管理的安全性,建立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对平台基础系统的运行状况及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等进行监控管理,保证教育网络、关键数据、关键应用等的安全,提高教育安全管理水平。三是以远程督导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监管、教育督导,对整个平台学习与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和帮助,智慧思政平台要发挥远程督导功能,以便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开展基于即时通信的调查研究,并提供智能分析汇总,定期智能发布教育督导报告,促进平台教育管理的不断完善。
6. 夯实法律保障力:“知识立法”与“隐私保护”的双重屏障
智慧思政平台涉及数字产权与数据安全,为了保证平台有序、高效运转,必须不断织密数字安全法律保障体系,为智慧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构建分级分类的智慧思政数据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于智慧教育平台的智力成果和创新活动要进行数据确权,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保障高质量智慧教育资源供给。同时,要立足教育的公共性原则,杜绝数据垄断,避免侵蚀智慧教育的开放性、共享性。二是运用专项法律条款加强平台对师生数据安全的保护。智慧思政的技术运用不是毫无边界的,不能以教育之名走向数据盗取、数据滥用和误用,更不能窥探和泄露学生隐私,侵犯学生合法权利。为了保障学习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必须通过数字立法给平台数据加上“安全锁”,从而为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M].译者:袁杰.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5]吴满意,王丽鸽.从精准到智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态势分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4).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