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 | 优秀案例 | 培育特色文化符号,延伸网络思政触角

培育特色文化符号,延伸网络思政触角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发布时间:2022-03-10 14:17:54

一、总体概况

在互联网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运用新媒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把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教育事业发展最大增量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中国海洋大学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朋友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网络思政工作 “活”起来、“火”起来。

二、主要做法

1.推出虚拟代言人,形成身份认同感

官微吉祥物

思政教育要真正实现入脑入心,首先要做到“入眼”。当前,“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动漫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动漫文化对这一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海洋大学因势而谋、顺势而为,推出官微卡通代言人“小海”,用卡通形象与青年大学生“对上眼”。同时,为更好地融入青年大学生话语圈,官微运营团队对“小海”卡通形象进行了拟人化塑造,设计 “小海”专属表情包,无感嵌入到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体系之中,打通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最后一公里”,构建“情感共同体”,形成身份认同感。“小海”卡通形象逐渐成为学校的“宣传大使”,拉近了学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了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亲近感,弥合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鸿沟”,实现“网言网语”说得好,“网文网理”传得开的沟通效果。

2.打造手绘漫画短剧,强化场景代入感

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日益多元,构建网络思政场景不仅仅是完成从三尺讲台到“屏对屏”的转换,更要把握网络思政的人文属性和教育张力,发掘青年需求从而对接青年需求,创造出可亲可信、可知可感的思想空间和精神家园。中国海洋大学精准把握“Z世代”青年大学生阅读喜好,在官方微信开设特色栏目“小海日记”,将“大主题”转换为“小故事”,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校园宣传,选取考试周、CUBA、525心理健康节等校内外热点作为创作主题,推出手绘漫画短剧。漫画短剧以“小海”为主角,根据主题要求,为其创作剧本,设计台词,搭建表演场景。幽默风趣的台词和生动活泼的漫画,增加了内容的趣味性和说服力,从而让青年大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使思政教育真正“入心”。中国海洋大学用一期期精彩的手绘漫画短剧引领主流价值,让正能量产生大能量,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手绘漫画

3.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阅读获得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新形势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创新载体,与时俱进,赋予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方式。中国海洋大学立足节气文化,结合当前网络碎片化阅读特点,在官方微信建立“海大园二十四节气”专栏。该栏目以海大园的四季风景为载体,运用大众化表达,通过手绘方式,将节气文化注入美景之中,将节气特点融入美图之中,将传统习俗渗入美文之中。中国海洋大学用画笔为传统文化“美颜”,使青年大学生在轻松的阅读体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提升青年大学生文化涵养与能力素质,增强其文化自觉与自信。

海大园二十四节气

三、传播效果

 中国海洋大学培育的特色文化符号,已逐渐成为学校网络思政育人的特色品牌和网络思政教育引领的重要媒介。推出的“小海”卡通形象和 “小海”主题表情包,受到师生广泛好评,表情包总发送量达到25万人次。设计制作的“海大园二十四节气”,频频“霸屏”师生朋友圈。推送的8期“小海日记”,总阅读量超10万人次。

责任编辑:张函萁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中国海洋大学在尊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遍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教育载体,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培育特色文化符号,主动融入大学生朋友圈,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网络思政工作 “活”起来、“火”起来。
育人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