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高校 | ​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化赋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浙江理工大学:数字化赋能,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2-03-31 14:49:39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浙江理工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施健康人格培育工程,将心理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完善心理测评方式,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校党委副书记姚珺牵头组建工作专班,精心设计心理育人工作体系,以数字化思维重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流程,形成全面系统的工作闭环,提升学工团队心理辅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校园安全稳定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屏障。



一、数字赋能,构建精准感知系统

2020年,学校成立学生思政大数据研判与决策中心,先后培育建设30个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利用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研判,建立思政主题大数据监测体系,提升“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效能,打造以数据探路、动态追踪、精准研判、危机预警为一体的学生态势感知系统,有效优化危机预防干预机制。态势感知系统通过融汇学生学习、运动、消费、生活等各类大数据,及时实施分类梳理和逻辑识别,建模描绘青年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据该校党委学工部副部长汪小明介绍,学生学业预警、考勤预警等信息是心理状态亮红灯的精准预测指标,在实践中,学校几个案例就是通过上课考勤、运动轨迹等要素构建的心“晴”码发现线索,成功实施干预。



2021年,学校在原“数字画像”项目基础上申报的《数据融合、浸润感知——基于学生行为态势感知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再次获立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项目在完善学校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的基础上,紧密对接数字化转型改革,通过“数智赋能”将网络育人和心理育人工作有机结合,运用数字画像、大数据预警助力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施策,完善前期预防与后期干预、传统追踪与数据预警等多维融合的工作渠道,形成问题发现、预判、转介、解决的精准闭环。学校由此入选浙江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网络育人试点高校、浙江省首批智慧思政特色应用试点高校。



二、数字助力,打造情商教育特色

一直以来,学校将情商教育作为大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党委学工部以情绪科普和生活情感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大学生情商教育模式获得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于2017年成立大学生情商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培育专兼职教学科研团队,在相关专业机构的支持和指导下牵头组建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联合研究中心,定期召开长三角高校大学生情商教育论坛,从美育、体育、劳动教育等多维度开展生活化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主持国家基金、省哲社规划、省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省部级项目,有效利用教学科研成果助推学生成长,“艺绘心声”艺术表达工作坊、“心灵手巧”心理工作坊在全国高校相关赛事中斩获佳绩。



其间,相关团队积极运用开发数字资源,创新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态教材,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二五”优秀教材、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态教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入选教育部易班优课共建优质课程资源库。一年一度的情商文化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心理情景剧大赛、微电影大赛、我的“心晴”故事征集、心理演说大赛、科普志愿服务等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通过全媒体技术实现线上线下深度互动,培育了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三、数字保障,彰显云端服务温度


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云端辅导为提高心理解惑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创造了条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15个二级心理辅导站整合专兼职咨询师参与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成为了守护学生心灵家园的一道靓丽风景。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陆雯教授云端主讲的“做情绪的主人”成为学校开学第一课,每场观看学生达5万余人次。


窗体顶端

为了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焦虑,防范因疫情而引发的各类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机构在抗疫期间持续推出“云端诊疗室”,为需要心理援助的中外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在线诊断、远程配药等一系列的免费服务。经专家团队诊断需要心理药物治疗的学生,将会由接诊医生开具手工处方给合作的定点药店,药店进行配药后将通过快递发至学生手上。对于身处疫情中高风险区的学生,无接触的线上送药不仅能满足学生就诊问题,也大大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窗体底端


四、数字强兵,提升心理育人能力

在学校2021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题会议上,党委学工部启动了“红桑籽”学生心理成长助力计划,该计划以心理育人队伍建设为核心,以数字化改革为动力,旨在进一步挖掘心理育人资源、凝聚心理育人合力,共同守护、助推学生心灵健康成长。“让数字跑起来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人要动起来。” 校党委学工部部长胡琦强调,“要加强学工干部的专业化培训,提升心理咨询、疏导水平及数字化工作能力,推进心理育人与网络育人的有机结合。要充分发挥学生工作队伍中“人”的作用,让他们运用大数据思维筑起守护、引领学生的支撑防线”。



学校定期开展专兼职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和工作督导,健全基层心理信息员队伍,完善朋辈辅导机制,举办心理委员专业轮训,师生团队依托线上平台开展生命价值观教育、大学生恋爱观教育,围绕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等主题开展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取得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性成果。此外,学校还依托在线资源探索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模式,组织开展新生心理健康“亲子心理课堂”等活动,得到广大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肯定,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浦晓黎入选首届浙江省高校心理教师年度人物提名。



长期以来,浙江理工大学以“三全育人”理念深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符合学校心理工作特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构筑教育教学精品化、咨询辅导专业化、学习培训规范化、文化活动多元化、预防干预全程化的心理育人体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校长陈文兴多次强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完善体制机制,融通教育资源,开展专业合作,加强经费保障,提升人文关怀,为广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学校党委会定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印发《浙江理工大学心理育人工作方案》、《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健康人格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学工部门构建系统化、科学化、精准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先后两次获得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面对数字化改革新形势,校党委书记吴锋民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数字化改革为驱动,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育德与育心相结合,全面完善心理育人的目标内涵,有效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健康人格”。



责任编辑:王涛立
我要评论 已有 条评论
    全部评论
育人号推荐